自行车的“春天”在哪里?-百家乐尊龙凯时

您的位置: 百家乐尊龙凯时
煤海文苑
作者: 王建   发布日期: 2021年09月13日   来源: 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滩煤矿

上世纪80年代,自行车逐渐进入普通家庭,成为普及率最高的代步工具;90年代,摩托车、电动车、汽车逐渐进入家庭,自行车在人们生活中的分量逐渐下降。如今,自行车又成为象征回归自然和时代进步的“新宠”。宝贝→废铁→最爱,是命运多桀还是柳暗花明?

自行车的“春天”在哪里?

曾几何时,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自行车一度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。但在人口较为集中、收入相对稳定的兖州矿区,曾经在我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自行车已逐步被轿车、摩托车、电动车取代。面对交通系统、社会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冲击,自行车能否重回大众视野,能否改变我们日益浪费的生活模式?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——

不愿骑,用不上,昔日“宝贝”碍了眼

“打回头旳5块钱,骑自行车捩一身汗,不值当的。”32岁的小唐在集团公司某单位上班,从他居住的东滩矿东丽小区到邹城铁西骑车不过30分钟,就这样的距离他也不愿意骑自行车,而选择拥挤的市公交、矿通勤车或者打回头旳。在他看来,每天上班都够累的,下班后实在是没劲再骑车,更别提以锻炼身体的名义骑车。

“我喜欢穿短裙子上班,骑个自行车不方便,再说让同事瞅见,以为咱买不起电瓶车呢?”28岁的机关职工小刘告诉记者。采访中了解到,很多像她一样的“俏”班族放弃骑自行车上班,都是认为以自己的身份骑自行车“掉价”。

“安全得不到保障,当然有很多人会放弃自行车!”汽车驾驶员老高告诉记者。很多街区,不管是主干道,小支路,自行车都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空间——要么根本没有自行车专用道,要么隔一段一个公交车站,备受公交和乘客的“夹击”;就算是有一段畅通的自行车道,也是娇蛮的机动车、霸道的助力三轮、飞驰的电动车、疯狂的摩托车交织在一起,再加上不时有个逆行的突然迎头冲来,有上年纪的路都不看横穿过马路,让骑车人提心吊胆、胆战心惊。

节前,该矿掘进工区的老王到邹城旧货市场花90元买了辆二手黑车,七成新,这已是老王工作26年买的第7辆车了。老王介绍,他家过去并不富裕。上世纪80年代末他结婚的时候,好不容易攒够钱,买了辆“金狮”牌自行车,当时可把老王乐坏了,平时非常珍惜那辆自行车,每天都要仔细擦洗一遍,从来不外借。可没骑几年一辆接一辆的丢,心里甭提多别扭了。已经上班干采煤的儿子说到超市花六七百块买辆质量好的,他愣是不愿意,说:“怕丢,能转圈就行!”

在接受采访的人中,十有八九都有过自行车被盗的经历。对于丢车后是否报警,多数表示“不值当的”,“不会”,“没必要”,因为,找回来的概率很小。

除了这些,损坏自行车的现象也很严重,住东佳的老高说,楼下的自行车铃铛、车座子、车蹬子、车轮子都是经常丢失的部件。还有一些半大孩子闲的没事拔气门,丢的人就再拔别人的。为了不找气生,很多人干脆不骑自行车了。

乱停放,随意丢,烂旧“废铁”咋处理

3月3日中午11点半,东滩矿职工食堂北侧,乱七八糟停放了四五十两自行车、电瓶车,把通往给饭卡充值的窗口路都堵了,卡里没钱急着吃饭的职工七扭八拐才凑过去。

专门在食堂门口维护次序的职工老徐介绍,都是家不在矿上或上班的地方离食堂远的职工来吃饭,把自行车放在这里。老徐说,这里还有一部分自行车是矿里家属们停的,“食堂馒头便宜还好吃,所以都来这买。”记者看到,矿上专为就餐及附近上班职工设立的停车棚就在食堂西边、采掘楼后,上下两层,距离只有几百米。

在该矿二道大门东侧,单身楼北的铁栅栏后,排了百十辆自行车。单身宿舍的服务员小孙告诉记者:“今天停的车子算少的,多的时候都挤到楼东头,我们隔几个小时就重新摆一下,虽然在栏杆上贴了“禁止停放车辆”的标志,但还是有不少乘坐矿通勤车、或到矿里办事的人把车塞到这里。小孙说,乱放的自行车影响了单身宿舍秩序,也使这里变成了卫生死角。

记者来到该矿东美小区,栋栋楼房下都排满了各样式自行车,有破烂不堪的就直接扔楼道里,历经风吹雨打,车身已经锈迹斑斑,甚至部分零件也被拆走,只剩下一个架子。住户说,储藏室东西搁的满满的,只好停楼下,骑着方便。

在邹城上班、家住东茂小区15号楼的小张说,15号楼是高层公寓,没有储藏室,楼北侧虽建有一个车棚,专人24小时看管,但自己的车是辆竞速自行车,市价近万元,怕丢。没有办法,只能将自行车推上电梯,在一楼和十六楼间来回往返,十分不方便。

顺着小张的指引,记者来到自行车棚,里面光线很暗,停放了大概数百辆自行车、电瓶车、摩托车,有的自行车没了车座、有的没了车轮。车棚看护人员告诉记者,破车子卖给回收站,十块二十块的,没人落落,所以就丢这啦,这些 “废铁”不仅影响小区环境,而且耽搁居民出行。头几年矿上组织保卫科等部门统一处理过,但有人不愿意,说俺家的东西恁怎么能乱动呢,所以后来就没人管了。

“废旧自行车、电瓶车既占地方又碍眼,影响到温馨家园建设,还得想办法和住户协商解决。”该矿物业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管理。

要低碳,体强健,怡然自得为“最爱”

听任自行车成废铁,实在可惜,如何将比较紧缺的社会资源得到再利用?

采访中,一些群众建议,对于那些废旧无主的自行车,可以由矿物业定期收集、交物资回收部门变卖,募得款项资助因病因灾致贫家庭。有的建议利用废旧自行车换取大家能用得到的生活用品,比如锅碗瓢盆、水壶、暖瓶等生活必需品,只要交出废旧自行车,腾出公共用地,就可得到上述必需品。也有建议,可以组织青年志愿者对废旧自行车进行修理,然后作为“公益自行车”供保卫科治安队员巡逻、有关人员到距离较远厂区参观、检查工作使用。

既然废旧自行车卖掉不值钱,不卖掉又碍事,那不如将这些自行车废物利用。据了解,昆明一小区用39辆废旧自行车做成绿化带围栏,真正践行了低碳、节能、环保的理念……只要有想法,就可以把这些废旧玩意变废为宝。

都有道理,如何实施是个问题。但我们迄今尚未改变另一个事实——因为朴实无华、身体力行;因为节省空间、节省能源、没有污染、没有噪音的巨大优势,自行车一转身,成了时尚、健康和热爱生活的代名词,更包括人们对生活方式变迁的探寻。

每天清晨或者傍晚,孟子湖畔、岗山脚下,甚至通往各乡镇的公路上,你常常能看到一支身穿绚丽服装、头戴骑行安全帽的自行车队伍,悠悠然从身边经过。骑行者身上散发着洒脱自信神情,信马由缰的愉悦常常引得路人不由自主地回望,再回望……

刚刚加入骑车远行队伍的机关干部老李说:“以前上下班都是开车,现在能够骑车到郊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,像鸟飞行在天空中的感觉是开车出游很难体会到的,尤其是跟车友在一起,大家真诚相待,率性相处,这感觉让我自由自在。”

与老李不同,家住邹城东关的小党骑自行车一开始就直奔“健康”而来。小党每天在办公室电脑键盘上一个姿势不动,患上了颈椎病。他听从朋友建议,抱着试试看的心情,加入骑行队伍。没想到“试出味道来”,如今他一星期至少骑车锻炼3到5次,每次骑行40公里左右。

小党认为,如今的社会讲究低碳生活,马路上汽车过多造成的拥堵现象时时存在,甚至开车反而没有骑车快了,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也在威胁着人们,到了要换一种出行方式的时候了。

是啊,行动起来,为了我们的天一天比一更蓝,为了我们的身体一天比一天更健康,放弃机械化带来的匆忙与速度,让尘封已久的自行车重新找到自己的路,在the car can never replace the bike(汽车永远也不能取代自行车) ,“i love bicycle!(我爱自行车)的口号声中,在骑行体验中,享受悠然扇动双翼、放牧“春天”的自在心境吧。(王建)

网站地图